在道教哲学视界,“竹”作为“道”的物化象征和符号载体而存在。在古代道人看来,竹子是一种天然契合于“道-气”之生命结构及运动机制的形物。
道教认为,人体本质上同样是一种“中虚圆通”的结构体,人体的生命运行机制也在于“气”的流通。一个生命体的内部空间结构,就如同一支竹管一样,“圆虚内解,重隐含素”,必须保持内部的“空虚”或“空灵”,才能 “通气”并使生命功能得以正常运行。古代道士基于竹子作为“道”的物化载体以及竹可以通灵利生的观念,有力地催生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道教竹文化。
道教对于竹药物的开发和利用,尤其值得重视。道教医药学中的竹药物种类非常丰富:竹叶、竹汁、竹沥、竹茹、竹膜、竹笋、竹皮、竹根等,皆可入药。例如,据道教典籍《肘后备急方》记载,竹叶可用来作治疗霍乱等疾病的药物:“治霍乱:浓煑竹叶汤五六升,令灼已转筋处”;“用小麦、竹叶三昧合煮,小儿甚良”。
在道教中,竹子更被广泛地用于制作各种医疗器具。其中,具代表性的就是竹管。在道教看来,竹子作为中虚圆通之道的形物,基本的功能机理在于通气或导气。因此,古代道士把竹子做的“律管”(古人用以制定音律的竹管)直接用于治疗身体疾病,其功能原理就在于“律管”可以“候气”、“导气”。道教炼养著作《服气疗病论》载:“既知其穴,宜依十二月,各用其律管,急按穴上,相而出之,则心存有所主,气行有所适矣。”这是说,把“律管”置于病人身体相应的穴位上,将“病气”引导出来,就可治好病。竹管多用于通经活络、休克急救等,用竹管来进行疾病治疗的方法,是我国古代道教医学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宝贵遗产之一。至今,“竹管疗法”仍被中医学所使用。
竹子还被大量用于制作竹筒、竹刀、竹夹子、竹杖子、竹弓等医药器具。竹筒主要作为盛放、合成药物的器具。道教外丹典籍《太清经天师口诀》载,“次作消毒蒸炼法:薄削竹筒,内消毒灰汁,用好粗沙安竹筒中”。竹刀,专门用于采取、切割药材的刀具。竹夹子,在采制药物时,用于夹取物品的器具。竹杖子,道士炼丹药时用于搅拌药物的器具。竹弓,弹压出痈疮脓血的器具,如作为道教医学代表作之一的《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八载,治唇黑肿痛痒不可忍方可用竹弓。
您好,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!